“大姨妈”该如何调理?经典补血调经食疗方

1、调理调经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克,经典生姜30克,补血精羊肉500克。食疗一同放入砂锅内,大姨妈加适量水,该何先用武火烧沸,调理调经再改文火炖至肉烂,调味后即可服食,每日一次,食肉饮汤。
功效:温经散寒,补血调经,适用于血虚有寒之月经不调者服食调理。
2、荔枝干炖莲子
荔枝干20粒,莲子60克。将荔枝干去壳和核,莲子去心,洗净后放在陶瓷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用中火蒸熟服用。
功效:荔枝干营养丰富,民间历来认为是补品,能补血滋脾;莲子的作用主要是补脾固涩,两者合用,配伍恰当,因此常用来治疗脾虚型月经过多。
3、吴茱萸粥
吴茱萸、生姜、葱白各少量,粳米50克。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型痛经及脘腹冷痛、呕逆吐酸。用量不宜过大,宜从小剂量开始。一切热症,实症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忌服。
4、羊肉粥
鲜羊肉250克,大米100克,葱、姜、食盐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切片,与大米、葱、姜、食盐,以常规方法熬粥,至羊肉熟烂。
功效:补气,养血,止痛。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痛经。
5、珠玉粥
生山药100克,生薏苡仁100克,龙眼肉15克,粳米100克。先将薏苡仁和粳米煮熟,再将去皮捣碎的生山药和龙眼肉放入同煮为粥。
功效:健脾益气,双补心脾,月经期食用,有助气血恢复。
6、乌贼骨炖鸡
乌贼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见效。
功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所以对血虚型月经过多,颇具疗效。
7、玉米须炖瘦肉
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故治血热型月经过多,疗效显著。
8、猪皮冻胶
猪皮1000克,黄酒250毫升,白糖250克。将猪皮洗净后切碎,加适量水,用文火炖至汁液黏稠,加入白糖、黄酒即可。每日2次,用开水冲化后温服。
功效:养血益阴,滋肾养肝。可治妇女血虚乏力,月经不调等症,对腰腿酸痛者效果更佳。
9、益母草炒荠菜
鲜益母草3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1天两次,服至血止。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血淤型月经过多特别有效。
10、芝麻肝
猪肝250克,豆油1000克(实际消耗100克),芝麻100克,面粉50克,鸡蛋2个,精盐、葱、姜各适量。将猪肝切成薄片,用精盐、葱末、姜末调好,蘸上面粉、芝麻、鸡蛋汁,再在锅内放入豆油,烧至七成熟,放入蘸上作料的猪肝,炸透即可出锅装盘,佐餐食用。
功效:养血益阴,滋补肝肾。但脾虚便溏或腹泻者不适宜选择此食疗方案。
本篇文章分享的这十个经典补血调经食疗方,对女性朋友的经期调理有很好的功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
相关文章
- 瑜伽是很多女性朋友们比较喜欢的锻炼方法,我们也要看到很多的瑜伽店,可是,瑜伽可以自己练吗?而女性在家可以练瑜伽吗?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吧!自己在家练瑜伽,不仅可以省很多的钱,而且也会比较多方便,那么2025-04-04
- 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对于每个母亲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然而在整个孕期很多女性都特别注意自己身体的状况,而且身体上也会进行很好的滋补,但是随着胎儿在肚子里不断的成长发育总是会导致孕妇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2025-04-04
- 眼睛疲惫是用眼过多后的时候会感觉到的情况,尤其当我们一直盯着电子产品的时间一久了,不仅容易眼睛干涩还会感觉到有点疼痛。尤其是孕妇的时候会经常感觉到眼睛疲劳干涩,其实不单单是因为对着电子产品过多,还有一2025-04-04
- 相信大家对于腰疼这种症状肯定不会陌生吧,腰疼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病症,腰疼的出现容易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读者朋友们一定要重视这种病症,导致我们出现腰疼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必须找出腰疼的病因2025-04-04
- 乳腺增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却又很多人常常会过分紧张。乳腺增生患者要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恋,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2025-04-04
- 1、水果虽好,但为了血糖之故,有时候糖尿病人和血糖高的孕妇也只能忍痛割爱了。香蕉和葡萄,血糖高患者和糖尿病人最好忌口。因为此二者的糖分含量过高。那孕妇血糖高吃什么水果呢?一天一个苹果或者橙子是不错的选2025-04-04
最新评论